随着3月5日全国两会的盛大开幕,从“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从“深化改革”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这次中国两会关注的热门经济议题。
自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这一关键词的热度持续攀升,今年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开年部署工作时,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亦纷纷围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内容。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大高端领域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目前国内聚酯行业产能已有高达8079万吨的产能,作为传统的纺织应用领域,聚酯产能已面临饱和过剩的压力,而近年来,国内聚酯产能年均增长率仍保持在8%以上的高位,其中2023年国内聚酯产能增长率更是高达15%,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从国内聚酯产业的发展格局来看,聚酯行业呈现出集中化、大型化以及炼化一体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下游企业向上布局,聚酯工厂配套PTA产能,PTA装置配套PX产能,PX装置又以长流程为主,向上连接炼厂。聚酯产业的变迁或者产能的配套和扩张都是朝着一体化的规划发展。近几年来,国内聚酯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如桐昆、新凤鸣、恒逸、恒力等这几家大厂。企业产业链从一匹布走到一滴油,从市场终端走到了产业链的前端,实现“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格局,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民营大炼化板块已形成以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东方盛虹、桐昆股份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强势格局。
近年来,国内聚酯龙头企业坚持“基础+高端”发展方向,以项目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加快存量改造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引领公司业务迈向中高端,推动企业从“粗”到“精”转型升级。在今年聚酯新增的项目上,也集中在高端新材料上。
新凤鸣中鸿新材料超200亿元项目
1月,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桐乡市中鸿新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项目位于桐乡市融杭经济区洲泉区块,年产250万吨差别化聚酯纤维材料、10万吨聚酯薄膜材料项目是纤维和能源领域的高新材料项目。
项目计划总用地约1080亩,一次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35亿元,涉及用地约240亩,建设周期为3年,建设25 万吨/年聚酯生产装置(阳离子纤维产品)1套、40 万吨/年聚酯生产装置(差别化纤维产品)1套,二期投资尚未规划。新凤鸣表示,此次投资是为进一步强化洲泉基地产业集群和生产力量,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桐昆集团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在海盐签约
2月,总投资50亿元的桐昆集团精细化工新材料海盐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海盐经济开发区。新项目是桐昆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一步。该项目采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工艺,分两期建设,产品分别为高端界面剂及绿色环保聚醚新材料。集团已通过自身积累研发,实现全面替代国外纺丝助剂,打破了德国和日本对高端化纺丝助剂的垄断地位。海盐基地将围绕高分子材料产业,在项目设计工艺上,采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环保低碳工艺,建设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
随着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深并优化,聚酯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众多中小企业依靠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模式。在此形势下,国内各家头部聚酯企业都依托各自的优势产品,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并各自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也有利于头部企业之间进一步形成有序扩张,以及差异化、多元化的竞争格局。